公司产品
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产品 >> 教学改革 >> 正文
    关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5-05-12 00:00 来源:BWIN必赢登录入口 编辑:  必赢思政系   (点击: )

    转型发展已经是地方性高校的大趋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这个大趋势的裹挟之下必然会开启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或者说即便没有这个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立足专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也会涉及转型。要考虑如何转型,即需要理清历史,也需要认识现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别是地方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国家及社会的需求?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

    1、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宣传教育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靠思想政治教育起家的,所以要那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成效的。在追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时候,其开端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包括翻译经典著作,解读经典作家的思想,同时也离不开对当时时局的分析,而当时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办报纸、杂志,与当时的流行的传播工具紧密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也创办了一系列的刊物来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或者是成立读书小组、读书会、书社,学习涉猎当时的先进思想,并宣传这些思想,到工厂,到田间地头。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重视党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而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也包含了党在当时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2)宣传教育方式

    语言通俗让工农群众能听的懂;考察工农的现状,了解他们的需求,表达他们的心理;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做的时候,还辅之以铁的纪律,比如三湾改编的时候,毛泽东强调,说话和气,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这些纪律发展成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这样描述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八路军中的新闻宣传员,像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一样,把刚刚结束的战役编成快板并在锣鼓的伴奏下,唱给战士们听。留下的画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海报,使无生气的村庄得到愉悦。

    (3)宣传教育人才培养

    为了有人能够专门的承担这一项任务,就有了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延安马列学院是我党创建的第一所攻读马列理论比较正规的学校,时间在193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张闻天兼任董事长。这个其实已经类似于后来的政教专业,或者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回顾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诞生,总是与吸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解读党的工作中心、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为了能让这一工作做的更好,宣传教育的载体、平台均为当时流行的;宣传教育的方式是符合实际的,喜闻乐见,察民情、知民心;宣传教育的保障也是扎实的,铁的纪律,让知行合一,办学校,让宣传教育有深度、有传承。而这些至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始终是以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为指向的政治价值观再生产,而在政治素养养成、价值观再生产的过程中所要求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始终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过去是这样,现在也不能背离。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俯下身去接时代、接地气。

    2、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我国独有的专业,1952年国家在全国师范院校设立“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专修科”,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前身,当时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师。

    1984年4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1986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科学,必须有专职人员作为骨干,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1987年9月20日,国家教委印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1988年由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十所高等学校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

    1996年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最早的学校是武大,之后有人大、清华也相继加入。

    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颁布的新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整合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

    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4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

    以上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从最初的专修科、到本科,再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经过30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而这一过程中也逐步在明确每一个层次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作为地方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中属于基层、也属于一线,所以,其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培养模式一定与国内一流高校有所不同。

    3、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定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定位中,有一些概念长期处于混淆状态:比如“学科”和“专业”的关系。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徐文良司长曾经多次论述两者关系:“‘学科’是特定领域客观规律性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专业’是为培养人才设置的教学实体,是一种教学体制、教学机构。一个专业可以依托某一学科,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专业的设置,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定位已经相当明确:

    2012年修订的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由于已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因而该目录正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而且不再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代码是030503,主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授予法学学位,更加重视和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

    长江大学的贾廷秀教授团队通过调研,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思想性、师范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员工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宣传工作。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要能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宣传工作,当然作为地方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培养出来的员工主要从事的工作也一定与地方、甚至与基层是有很大的关联,故结合地方、凝练特色应该是必然的选择。

    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社会环境层面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相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或者说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置身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一个逐渐开放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话语方式以及在载体的选择、平台的利用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类型向现代类型转变,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当然,除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改变,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党情社情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系统的自我完善的困境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原因。

    2、市场需求层面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再加上国家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改变,师范生就业压力增大,如今师范生并不一定以当老师为最终职业。另外,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综合化发展,当今的师范生已不仅限于师范院校,很多综合性大学的相关专业毕业生通过修学规定科目并通过考试达到要求的也可成为师范生。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力,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时可能很多都不会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他们的成才方向越来越多样化。

    3、地方高校传统文科专业谋求生存发展层面

    对于地方性院校中的传统文科专业,一方面,它不具北大、人大等文科专业的历史底蕴和学科积淀,同时,他也不具备清华等所依托的名校背景和感召力,在这些地方院校中,传统文科专业不可避免地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既是学校综合建设发展中的一类学科,又处在一个边缘化的非中心位置。另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而言,传统文科专业课程内容过于偏重理论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应用性。所以,要避免劣势和发挥优势,地方高校传统文科专业的最佳选择是要立足地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突出应用型特征,在人才市场中打造自己的品牌。

    现在对于地方高校传统文科专业的转型发展有一个提法叫“应用文科” 。关于应用文科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前十年已经有人为了寻求地方高校的发展之道就开始谈论,甚至更早。在我查找的文献中,最早是在1996年《上海大学学报》上刊载的一篇文章,关于应用文科的思考;之后出现的一个研究的高峰期,是在1999年扩招之后;再就是最近教育部提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建议之后,不少专家学者又开始回归这一主题的研究。

    所以,作为传统的文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肯定不可能直接的参与到社会利润创造过程中去,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应用性应该还是可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建议

    1、结合地方的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

    在整理文献资料时,看到湖南科技人文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经验总结,颇有启发。湖南科技人文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为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符合教育部关于特色专业建设要求的专业,学校依据相关指标体系,结合湘中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完善一个方案,建设一门课程,出版一本教材,办好一份刊物,举办一个大讲堂,建立一个基地。而这所有的都是与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有关《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湘中历史论坛》《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大讲堂》,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湖南科技人文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理顺了团队建设,专业建设与基地建设的关系,即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围绕三个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育研究、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梅山文化发展与产业开发,倾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基地。

    而地处吕梁的我们,也是有着丰富人文资源,革命老区,需要的即是以相类似的思路理顺团队建设,专业建设与基地建设的关系,并且倾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出成果。

    2、结合市场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

    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人才需求状况,来确定实施改革和建设的方向,一个可行性思路就是,应当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出口往回找”探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根据现有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专业自身资源、生存环境明确专业定位。在争取快速成长的同时,更要立足地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突出应用型特征,在人才市场中打造自己的品牌。其中有一篇实证研究的文章是对其学校培养出来的某一文科性专业的最近往届毕业生职业状况做了调查研究,然后分析职业类型,职业能力,进而调整专业培养的模式,不再单单追求一种纯粹的师范型或者学术科研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尽量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建构一种务实型教学体系和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3、保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到“一专多能”

    这样符合当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定位复合型人才,长江大学的贾廷秀教授的文章中指出了他对于“一专多能”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解释,一专,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夯实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使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多能,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使员工具备师范能力、学术能力、专业迁移和拓展能力,成为,团队型、学术型、应用型人才。当然要培养出这样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写、能讲、能干”的人才,是需要有更系统的教育实践平台,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来推进,比如基于教师,学术研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宣传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而展开的实践活动:能写(与文学不同),新闻时评、行政公文写作、调查研究报告撰写、毕业论文写作。能讲,讲经典、讲时势、讲理论知识;能干,社会实践(职业角色体验)、专业实践(红色基地、企事业单位)、教育实践(中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总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借鉴,更需要扎实研究,基于专业、基于地方、基于市场也基于员工,真正寻求一条专业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与员工成才需要的契合之道。

    参考文献:

    徐启贤 刘建军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创建30年的回顾和展望

    冯 刚 骆郁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

    佘双好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一个“曲折”引发的思考

    王学俭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贾廷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贾廷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游训龙 周玉文 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方国武 地方高校传统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探析——以某地方高校文法专业为例

    张小明 地方高校传统文科专业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上一条:必赢阅卷记录卡
    下一条:思政专业2013级专升本实习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BWIN·必赢(中国)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