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115 · 思想者 · 第三十期 · “减负”究竟带来了什么
思政115
微信号 llxyszx1111
功能介绍欢迎加入思政之窗,更多思政动态抢先看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呼吁减轻员工过重学业负担,并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扎实推进减负。最近,一篇《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刷爆网络,大意是从家长不方便接送孩子的诸多困扰出发,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对“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强烈的不满与不看好。短时间内,引发爆炸式的转发及全民讨论。“减负”究竟带来了什么?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减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关于“减负”
"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员工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减轻员工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不合理的心理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员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有调查显示,周一至周四,晚上开始参加培训的员工占50.0%,甚至20.1%的员工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到了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仅8.8%,参加2个班以上的占70.9%。由此可见,员工的课外负担是很重的。课外班大行其道,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如果课堂效率不变,在校时间减少意味着员工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可能有所降低,从而无法保证学习效果。而课外辅导班的加入,则会增加员工压力,加重员工负担。
由于“减负”方案的提出,小学的放学时间越来越提前,有些甚至下午3点半就已经放学。不可否认,“减负”的确缩短了员工的上课时间,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但是很多小员工的家长却因此皱起了眉头:提前接孩子放学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请托管、课外班又会增加家庭支出,不少家长表示他们感觉自己越来越累了。
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减负”并不等于公办教育的“后退”,不等于减少员工学习时间,不等于不要员工刻苦学习。教育部之所以推行“减负”,是为了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锻炼员工积极调动思维的能力;是为了减少员工同质化的学习负担,尊重员工的个性差异,增加员工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是为了增加员工综合素养培育的时间,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员工。要客观面对“减负”,不应带着误解看待。
我认为教育部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一定是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和评估,对员工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的,是值得我们相信的。可能现在实施结果有些不尽人意,但我相信,经过时间的荡涤、社会的发展和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切都会像我们预期的那样,蓬勃而充满生机地发展。
经过今天的讨论和学习,我们都收获了很多。最后也祝愿每一位小朋友的童年都健康快乐,充满幸福。看了这篇文章的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要和我们一起交流呢?评论区欢迎每一位爱思考的读者~
编辑:连亚晋
终审:王佳璐